【新時代文明實踐】松桃:“三好實踐”托起幸?!跋﹃柤t”
近年來,松桃苗族自治縣圍繞“三好實踐”,竭力烹制好老年“精神食糧”、打造好全域“敬老氛圍”、傳承好中華“家風文明”,以志愿服務品牌為動力引擎,不斷擴大愛心文明“半徑”,充分激發(fā)出孝親敬老精神風尚的輻射效應,為全縣老人托起幸福“夕陽紅”。
烹制好老年“精神食糧”
在大路鎮(zhèn)大路村的“夕陽紅”餐廳,一大早,村里的志愿者就來到餐廳忙活起來,洗菜、炒菜、管護菜園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按照標準化運營。餐廳內既熱鬧又溫馨,老人們提前來到餐廳,在歡聲笑語中等待就餐,當香噴噴的飯菜陸續(xù)上桌,老人們都贊不絕口。
除提供現(xiàn)場就餐服務外,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自發(fā)成立“暖心送餐”車隊,免費為病殘、孤寡老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務。一輛輛跑在鄉(xiāng)村公路上的愛心送餐車,也成為了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的直通車。
大路村為提高村民幸福指數(shù),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,“夕陽紅”幸福餐廳就是常態(tài)化志愿服務活動之一。目前,該餐廳可同時為40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務,實行中晚兩餐制,收費標準為每餐5元,300元每人/月,孤寡老人享受免費用餐。
近年來,松桃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,尤其注重豐富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。組織開展“我們的中國夢——文化進萬家”系列活動,舉辦了慶新春非遺文化活動、“新春七天樂”群眾文化活動、“感恩母親節(jié)·弘揚孝文化”活動、“四月八”民俗文化旅游活動、傳統(tǒng)龍舟賽活動、“相約大灣苗寨·歡度敬老重陽”等活動,在重陽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等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積極組織開展趣味文化活動,極大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,烹制好老年人“精神食糧”。
打造好全域“敬老氛圍”
近年來,盤信鎮(zhèn)大灣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聚焦黨建引領,大力弘揚孝善文化,助推鄉(xiāng)風文明建設。孵化出50多個孝子,被稱為“苗家第一孝子村”。為打造全域“敬老氛圍”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。
走在大灣村的“慈孝長廊”一個個典故,一幅幅通俗易懂的漫畫無不在展示著該村的深刻文化內核。而長廊上悠然閑坐的老人則是對大灣村孝慈文化的最好詮釋。
78歲的老人滕建常對筆者說,“村里設有孝慈榜,還經(jīng)常開院壩會,孝敬老人已經(jīng)是村里年輕輩們人人都銘記在心里的傳統(tǒng)。”
今年以來,大灣村召開群眾會30余次,黨員大會20余次,發(fā)放各種宣傳資料1000余份。同時,黨員干部率先垂范,簽訂《移風易俗承諾書》,繼承和發(fā)揚中華民族勤儉節(jié)約、艱苦奮斗的傳統(tǒng)美德,以實際行動抵制不良風氣,破舊立新,提升鄉(xiāng)風文明,營造文明和諧新風尚,截至目前,共簽訂《承諾書》800余份。
據(jù)了解,該縣依托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自下而上,層層廣泛開展“弘揚新時代孝道文化、選樹孝老愛親道德模范”活動,評選了17名孝老愛親道德模范,并召開了表揚大會。大力弘揚新時代孝道文化,引導全社會形成尊老、敬老、孝老的濃厚氛圍。
傳承好中華“家風文明”
該縣把積極挖掘先進典型事跡、樹立榜樣作為推進家風建設工作的著力點之一,立家規(guī),樹家訓,淳家風。舉辦了“國學經(jīng)典·家風課堂”文藝匯演活動,評選出“好媳婦”“好婆婆”“最美家庭”代表共計30余人。
秦義芬是冷水溪鎮(zhèn)牛塘村的村民,也是松桃敬老孝親的道德模范,自結婚以來,秦義芬一直和婆婆楊珍子住在一起,五十年中,她盡心盡力照顧婆婆。婆婆楊珍子逢人就說:“我有一個好‘女兒’,這是我的福氣。”提起她,同村的村民也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一聲“好媳婦,好榜樣!”她的事跡,也影響著牛塘村的廣大村民,大家以她為榜樣,在本村形成了尊老愛老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。
近年來,松桃把文明家庭創(chuàng)建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,不斷加強工作部署和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,形成了婦聯(lián)、工會、共青團、關工委以及教育、民政等部門協(xié)同配合,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文明家庭創(chuàng)建良好氛圍。(蔣瑋)
編輯:冉景紅
二審:曾潔
三審:向麗華
總值班:張勇
網(wǎng)友評論